摘 要:时代呼唤创新教育,创新教育呼唤创新课堂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,是创新教育的核心。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,从“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”、“鼓励学生质疑猜想”、“训练求异思维”、“重视实验操作”四方面阐述了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,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意义。 关键词:初中物理教学 创新课堂 训练 培养 创新能力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,创新教育呼唤创新课堂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。物理新课程标准也指出:在义务教育阶段,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,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,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、科学探究能力、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。可见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物理教学的主旨。这就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学方法要从“单一性”、“灌输性”转向“多样性”、“探究性”,重视和加强学生创新意识、创新素质、创新能力的培养。那么,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,我是怎样创设创新课堂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?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见解: 一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,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,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在他感觉到“心理安全”和“心理自由”的条件下,才能获得最大的表现和发展。宽松、祥和、民主、自由、平等、合作、妙趣的教学氛围,是和谐课堂体现“心理安全”、“心理自由”的特征。只有“心理安全”、“心理自由”,让微笑带进课堂,才能消除严肃、高压的紧张气氛,有利于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,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,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感,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。在物理教学中,我们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,创设“心理安全”、“心理自由”的氛围,淡化教师权威和书本权威,师生平等,师生互动,才能挖掘学生的天赋和潜能,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。例如,在教学《摩擦力》一节中,学生了解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后,我与他们互动,微笑着说:“平常,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与摩擦力有关?”我的话音刚落,只见一位同学说:“骑单车时,我感觉到足气轮胎比瘪气时省力,是不是瘪气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大而造成费力?摩擦力大小是否跟接触面积有关?”一石激起千层浪,同学们议论纷纷。我趁机把质疑的问题再抛给大家,让他们议议论论,互动探究,并且我把带来的自己小孩的单车和打气工具,让学生用足气轮胎和瘪气轮胎进行情景比较,课堂气氛自由、热烈、祥和、妙趣。最后大家得出结论:空气有抗震缓冲的作用,故足气轮胎能省力,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。甚至有的同学以自行车为题材,设计了多道与摩擦力、杠杠等有关的物理生活问题,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欲望。 二、鼓励学生质疑猜想,激发学生想象思维
曾获诺贝尔奖的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:“所谓的创造力教学,指的是学生要有真正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,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。”所以,在课堂上,我们教师运用形象手段,创设问题情境,像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所说的那样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,让学生的想象力驰骋,另辟蹊径,质疑探究,解决问题,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。例如,教学《大气压强》一节时,我创设了日常生活常见的情境:茶杯装开水并盖紧瓶盖,当瓶内的水冷却后,瓶盖不容易打开。我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设法打开瓶盖。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,猜疑设想,找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法:1.改变压力,如降低瓶外气压(放入低气压器中)或增大瓶内气压(给水加热),还可以把瓶盖撬开一点小口让空气进去,使瓶内外气压相等;2.增大摩擦力,例如可使瓶及瓶盖粗糙一些;3.利用杠杆使瓶盖转动方便;4.在瓶盖上钻一小孔;5.再盖上一个小盖,开盖时,先打开小盖,使内外压强相等,便容易打开瓶盖…… |